全国服务热线   

028-68298697

028-87435283028-68298697      028-87435283    

浩盛科技

本公司专注于 ICT 设备销售、软件二次开发、电子智能化工程目全流程咨询服务

专注涂料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质量稳定工艺先进,远销国内外

新闻中心


     新闻分类

把大象装进盒子 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小记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454天前 | 484 次浏览 | 分享到:

      AI赛道,风起云涌。 作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作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已整整十三年。2006年,海康威视组建算法团队;2013年布局深度学习技术; 2015年,将深度学习算法和产品结合,创新推出“海康猎鹰”视频结构化服务器和“海康刀锋”车辆图片结构化服务器,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结构化服务器的公司。2016年,推出从前端到后端全系列人工智能产品; 2018年10月,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上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源自《道德经》的古文被镌刻在海康威视总部西区A楼入口处的巨石上面。从投入AI技术和产品研发,到把AI技术开放出去、让更多用户收益,海康这些年的布局,恰如一场久久为功的自我突破。


快速增长的“行业+AI”需求

      自2001年诞生起,海康威视由一家28人的创始团队发展到超3.4万名员工的全球科技企业, “创造客户价值”, 被置于企业发展的首位。技术研发契合用户需求,达成商业与技术的平衡,正是如此,决策层对市场和技术的敏感度和预判显得非常重要。

物联网信息空间中有80%的数据是视觉数据,因此利用好视觉智能对场景进行感知,可以在场景中延展出大量的智能应用。

据海康威视研究院院长浦世亮回忆,在2011年的时候,海康的研发团队已经接触到很多人工智能应用需求。不过,这种需求在当时就已经超出了公共安全的领域,开始更多地侧重于实体经济,譬如店铺经营,污染排放监测等。

      AI成为赋能行业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企业AI需求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场景化和碎片化。 以小区管理为例,就包括了车辆管理、垃圾清运管理、安全管理、防火管理等几十种零碎的需求;而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里,需求又是千差万别。

      尽管AI需求非常旺盛,但AI在实体经济中落地并不容易。数据、算法、算力、产品和系统如五座大山横亘眼前。显然只有极少数的头部企业可以去突破这些瓶颈,传统行业和小微企业玩家几乎不可逾越。

      怎样才能使数量众多的传统产业用户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浦世亮,这位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教授的拥趸,开始考虑将算法、产品、云服务等抽化成一套固定的体系来完成对人工智能的集成,通过这种方式将技术分享出去,让“天下没有难做的AI”。

针对用户需求的碎片化和场景化,他认为:海康必须要构建一个平台,让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AI能力。用户可以没有任何算法基础,但要能在这个平台上把面向自己行业的功能进行DIY。

      一番酝酿后,他带领团队终于向公司最高层祭出了AI开放平台的技术方案。

      一场跨部门的协同作战

      海康最高层是有先见能力的。

      2018年的早春 ,公司战略规划会议上,浦团队的方案得到了总裁胡扬忠的肯定,胡扬忠示意他从海康威视研究院内部开始全力推进。

      除了浦世亮,感到格外兴奋的还有海康分管企事业业务群(EBG)的高级副总裁徐习明。企业用户是EBG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对于企业的需求,没有人能比徐习明更清楚,通过AI开放平台赋能企业,为他们创造安防以外的更多价值,是用户所期待的。

      曾在IBM负责企业咨询的徐习明对浦世亮承诺:EBG将全力支持AI开放平台建设。日后,AI开放平台上线的首批种子用户几乎都是来自于EBG的引荐,EBG还整合了上下游产品线,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顺利解决了AI开放平台落地的系统问题。

      AI开放平台还得到了公司其他中高层的共识和支持。AI开放平台的开放本身包括两个层面:一层是云平台的开放;一层是硬件的开放,包括硬件设备的前端和后端都将面向用户开放。硬件的开放不仅满足了缺乏硬件支持的企业的诉求,也让摄像机更加智能,契合了边缘计算的发展态势 。

基石已筑,一片旌旗飘展。

价值何在

      过去三年,AI技术快速发展,作为AI技术的集大成,一批AI开放平台上线,包括BAT等巨头。

      区别于如此众多的AI开放平台,海康威视能为用户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这是一个在构想之初就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2019年的智涌钱塘大会上,浦世亮透彻解析了海康AI开放平台的先进性:第一、基于很少数据,快速生成满足场景化的算法; 第二、算法训练、编译、优化全部自动实现,一站式服务;第三、基于海康的硬件基础,开放了具有强大感知能力的产品。

对于很多云厂商或者纯算法团队来说, “算法训练出来以后,还需要找到人帮他做设备、平台”,一位现场的听众不无兴奋的说,海康AI开放平台才是真正贴近用户的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

具体应用流程又是怎样呢?

      浦世亮曾经举过一个商场工作人员通过摄像机对货架商品存量检测的案例。工作人员首先在AI开放平台上创建算法模型,并上传少量现场的图像,然后进行简单的数据标定,在线训练算法模型,之后用户将训练好的算法模型部署到海康的摄像机中,这样一台具有货架商品检测和缺货提醒的智能摄像机就完成了。

整个操作流程耗时不到1小时。

艰难时刻

日拱一卒 ,聚沙成土。

      2018年初,AI开放平台的内部技术突破工作正火热进行。海康威视研究院算法专家江南说,他团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解决增量学习的问题。而当时,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案。

      比如在零售店,识别过可口可乐的机器模型在识别百事可乐之后,会遗忘掉可口可乐,将可口可乐特征的样本拿进模型训练后,机器模型又会遗忘百事可乐。如此,无法做到多种不同特征样本的同时识别的增量学习。

或许所有的从0到1都是苦熬的过程,在深度且长期的探索中,奇迹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有一个周末,思索数月的江南,灵光一现, 他迅速把想到的方法写成算法流程图,第二周上班后,大家一番研讨,都觉得框架是OK的。突破口就这么神奇地被打开了,一旦瞄准了方向,后面的进展就会势如劈竹。

在完成模型训练后,算法在产品端的移植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春晓,海康威视研究院算法总监,他的团队承担了编译器开发的重任。 “AI开放平台要正常运行,算法模型需要经过这套编译系统,才能部署到摄像机里高效运行。”

      把训练好的复杂的AI推理系统嵌入到相机端,就像把大象装进盒子,这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春晓团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他回忆说,“端上的芯片平台不像服务器,通常设备资源比较紧张。为了资源节省,往往需要把模型精度降低,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高效的运行性能非常考验实现过程。这是在资源丰富的中心服务器实现AI推理不会遇到的难题。"

类似这样的难点还有很多,令人意外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受访者并不希望去过多谈及困难,或许对于海康的研发人员来讲,打倒“小怪兽”已是工作的常态。有趣的是,他们不约而同的把攻坚克难归功于团队的力量。

上线

      2018年10月10日,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V1.0在萤石云正式上线,面向用户开放。第一个版本运行的非常稳定,此后开放平台又结合用户反馈经过了多次的版本升级。

杭州澳亚生物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线当月,澳亚生物就借助海康AI开放平台,用“视频+AI”赋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实现视频AI智能识别、违规事件实时报警、产品生产情况可追溯等精细化智能监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的,国内知名物业公司碧桂园服务则在具体的场景落地上,携手海康威视将AI应用在治安安全、环境治理、交通秩序、设备设施以及各种服务场景中,造福广大业主。

“从物的管理、人的服务到服务的智能,人工智能是社区服务升级的新动力。” 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总经理李长江曾表示。

目前 ,海康AI开放平台已经在零售、农业、物流、制造、餐饮、旅游、气象、环保等几十个行业中帮助用户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具有了广泛的知名度。

尾声

      2019年的智涌钱塘大会,台下满满当当坐着的,除了海康的用户、还有投资人等。对于海康威视推出的AI开放平台,现场听众表示毫不意外,因为海康自己具备了AI能力,愿意开放出来赋能更多行业用户,在开放过程中海康自己也获得了商业价值,可谓水到渠成。

      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开宗明义地指出“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要把单纯的私欲(逐利)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这,或许就是海康威视这些年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商业秘籍”吧。